时间:2017-12-09 11:55:07来源:阅读量
首台数字PET进入临床试验阶段
PET与CT、核磁共振被并称为“医学影像三大件”。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、附属肿瘤医院完成装机的人体临床数字PET,外观上与传统核磁共振机器相似。但内部安装的数字PET探测器,能对人体扫描成像,直接反映检测部位或器官的新陈代谢状况。
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(筹)研究员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谢庆国是数字PET技术的首创者。他介绍,PET是对葡萄糖等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物质,标上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后注入人体。通过追踪这些“标记物质”的集聚情况,来反映生命代谢活动。首台临床数字PET装备,使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PET技术,比传统PET设备能更早、更小发现各类病灶。
医学界专家介绍,相对于CT和核磁共振反映结构信息,PET反映体内生理生化反应。任何疾病发生都是先有生理生化变化,才会发生组织解剖结构的变化,因此PET被称为21世纪的“人体显微镜”,在癌症、老年痴呆症、帕金森综合征等疑难杂症早期检测领域,应用前景广泛。
数字PET团队成员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副教授肖鹏说,数字PET团队去年与中山大学合作临床试验。前期完成场地改造、环评、控评等基础性工作后,首台临床数字PET装机经调试优化后,顺利拍出全球首张数字PET人体图像。
记者在这张人体图像上看到,心脏、大脑、肝脏等代谢活跃的器官在图像中颜色更闪亮,其中大脑的沟回层次、脊柱分辨、大腿骨皮质等状况都显示得很清楚。
“从前期的动物实验及预演,都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像效果。”肖鹏说,数字PET前期准备工作都已就绪,临床协议也已在药监部门完成备案,还得在两家医院启动临床试验收集240例临床试验数据。完成临床认证后,即可投入量产、进入市场。
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田嘉禾说,当前世界医学潮流正从传统医学向精准医学深入,“PET能全面反映病变基因、分子、代谢及功能状态,反应更灵敏、精确度更高的数字PET,将成为精准医学时代不可或缺的工具。”